第10章 生根发芽

  方云在去翠华山之前,这些引进的瓜果蔬菜就已经开始扬花结果,能够看出大致产量,因此也没抱太大的丰收希望,只是叮嘱农学院注意驱赶鸟雀和刺猬野兔等,保证这些作物能够顺利收获就行。

  至于吃,方云有些也品尝了一下,仅此而已,这些都是引进农作物,数量少,产量低,还需要作为种子推广,而且也不是什么没吃过的玩意儿,方云并没有太在意。

  虽然他最惦记的还是西瓜和哈密瓜,但也都长的稀里哗啦让人看着心酸。

  西瓜也就饭碗大小,哈密瓜更小,跟香瓜差不多大,而且方云去翠华山之前都还没成熟,因此他只能叮嘱这些瓜果好好留着等他回来。

  而他本来最想要的黄瓜和茄子这两样蔬菜一样都没长出来。

  按照他的推测,应该是还在阿三哥那边,毕竟西域的气候,并不适合这两样作物的生长。

  至于最想引进的棉花,更没有,方云仔细问过空老日和一些西域胡人,当地人也没听说有这种东西,看来还是交流问题导致的文明传播受阻。

  印度是亚洲棉原产地,对棉花的使用历史很久远,因此肯定是有棉花的,但如今还没有流传到西域,最大的可能就是因为战争没有波及到这些地方。

  后世东亚西亚交流是通过丝绸之路,而丝绸之路的开辟,则是因为汉朝和匈奴之间的剧烈冲突和持续不断的战争。

  匈奴崛起,压迫眼下在河西走廊的月氏西迁翻越葱岭建立了大夏,在此过程中,西域各民族交流加快,然后汉朝为了击败匈奴,才有张骞西行,由此打开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窗口,原产于印度的各种农作物和水果也才引进中国。

  眼下匈奴已经提前挂了,月氏也还生活在河西走廊,西域诸胡和阿三哥之间还隔着高原雪山,没有剧烈的战争冲突,东西方这种交流慢的就像蜗牛一样。

  若不是方云主动去西域通商,按照眼下的发展来看,这些农作物和水果传入中国更加缓慢。

  而棉花,更是到两晋时期才传入中国。

  而传入方向也不是从西北,而是西南四川云南这条线,从印度南方传过来的。

  由此可以断定,印度北方不产棉花,应该还是气候不太适合棉花生长。

  因此要想把棉花引种进来,只有两种方法,一是征服岭南,走缅甸进印度,另外一种是怂恿始皇帝出兵征服阿三哥。

  当然, 商贸也是一条途径,但眼下估计难度非常大。

  不过这也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因此方云已经加大悬赏力度,看看钞能力是不是能够完成这个S级别难度的任务。

  没有棉花虽然也能继续过下去,但毛扎扎的苎麻做的内裤,能够扎的人欲仙欲死,二弟每天都处于半麻木状态。

  当然,棉花的作用不仅于此,它的主要功效是保暖,有了棉被和棉袄冬天才好过。

  麻布虽然结实,但不保暖,丝绸虽然保暖,但太特么贵了,就连万贯家财的人都穿不起一件丝绒棉袄和一套蚕丝被。

  因此对于棉花,对方云的诱惑仅次于拯救大秦。

  泾阳方云如今已经有五百亩封地,都在南风村附近,今年的夏粮也都长势喜人,特别是南风村的庄稼,明显比附近一些村镇长得要好得多。

  当然,南风村其他经济作物也都发展的很好,一些新开的荒地上也种了不少芝麻大蒜胡椒等作物,虽然村民都照顾的很仔细,但除开大蒜之外,其他的作物长得也和东郊试验田一样有些惨不忍睹。

  但不管怎样,这些引进的新农作物已经在大秦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只需要进行几年的精心培育,经过不断的优选之后反复播种,驯化之后方云相信能够提高产量,然后不断推广,数年时间便能在中华大地遍地开花,为大秦百姓提供更加丰富的食材和营养。

  当然,这些都不是方云操心的事了。

  刘钦作为农学院的院长,如今带领这一群农学院的学士和学生,整天就如同辛勤的小蜜蜂,在泾阳和几块试验田之间来回奔忙,要完成方云交给他们的伟大任务。

  仙师不在京师的时间,虽然所有人都很想他,但临行前开会早就对各部门布置好了任务,因此天工殿的运作一切都井井有条,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七月流火,但伏天未过,天气依旧炎热无比。

  在关中和中原已经开始大面积夏粮收割的时候,有一支庞大的队伍,正从云中郡出发,沿着上郡直道,一路南下,浩浩荡荡的队伍旌旗蔽日,车马如龙,猎猎招展的将旗在初秋的风中迎风翻卷,一个大大的蒙字看的清清楚楚。

  镇守西北的大将军蒙恬班师回朝。

  征服河北的战争历时并不长,前后也就两个月时间,从三月底开始到五月底就结束了,但成果却异常喜人,袭扰中原诸侯数百年的匈奴人,被凶猛的大秦马卒打的晕头转向,还没清醒过来王庭就被一锅端了,单于头曼被斩,左贤王被斩,数万野蛮的匈奴战士做了亡魂,数百匈奴贵族成了俘虏,连带被俘的匈奴部族人口超过十万,牛羊马匹完全无法统计。

  这次大将军蒙恬亲自率领三千精锐骑兵回京师献俘。

  这是继去年十月收复河南之后,大秦面对北方胡人的又一次酣畅淋漓的大胜。

  而这次战争之后,袭扰西北的匈奴彻底熄火,逃走的大概十不存一,要想再次积蓄足够的实力威胁到大秦边关,至少需要数十年时间。

  因此始皇帝也可以大胆的召回大将军蒙恬,回京师褒奖一番。

  当然,另外还有大量立功的将士也需要奖赏,由此大秦也将会出现一批新的勋贵。

  经过二十余日的行军之后,七月初十,回京献俘的大军终于抵达泾阳附近。

  沿途百姓为了迎接得胜归来的大军,提壶担浆犒劳将士,欢呼雀跃声震十余里,而那些被关押在囚车之中的俘虏,则被丢了一路的牛屎马粪。

  “呜……呜……呜……”

  伴随着高低起伏的号角声,京师北门大开,一队队一列列黑甲禁军鱼贯而出,当先是数百开路的马卒,而后是数千枪兵盾兵和弓卒。

  禁军之后,就是全副武装的殿军和玄武卫护送的天子一号马车,其后就是两辆五辔马车,是左丞相李斯和右丞相冯去疾,再后,是数十辆四辔马车,乘坐的都是三省六部的高官和高爵勋贵,再后,是文武百官和诸公子的马车,数百辆马车,上万禁军,浩浩荡荡出城,时间持续至少半个时辰。

  城外从北门直通泾阳的大道两侧,围满了京师百姓,都在翘首期盼班师的大军和等待看到匈奴王族的俘虏。

  对于大秦百姓来说,虽然与六国诸侯打生打死,但毕竟同根同源,血脉相连,打仗只是因为关系不和,同时为了完成君王的命令。

  但对于匈奴和胡人来说,那是真正的敌人。

  大秦从西垂崛起,最大的敌人就是这些胡蛮,这是你死我活的争斗,没有半分仁慈和怜悯。

  而相对于中原诸侯的征战,哪怕就算是大秦灭国了,他们的身份依旧还是华夏人,只不过换个君王统治而已,并没有任何文化和血统上的不同。

  因此,对于此次扫平河西匈奴,斩杀匈奴单于,大胜而归的大秦将士来说,老百姓是由衷的激动和兴奋。

  而这一次轻松无比的胜利,幕后最大的功臣当属仙师。

  可惜,仙师自从去了翠华山,转眼就快一个月了,竟然丝毫就没有回来的迹象。

  因此许多人在夹道欢送前去迎接班师将士的始皇帝的同时,有许多人又会情不自禁的转头去看看东南方向的翠华山。

  仙师说好靖武侯班师回京,他就会回来,但靖武侯今天已经到了,仙师的影子都没看见。

  莫非,仙师真的不回来了?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许多人不由得再次浮现这个导致了京师一夜大乱斗的谣言。

  始皇帝端坐在宽敞明亮的四轮马车里面,冕服玉冠,神态威严,微胖的身体随着马车的颠簸轻轻摇晃,虽然一路向北而行,但他却时不时的回转头,透过车尾的大玻璃窗去看那座巍峨绵延的太乙山。

  明显,他此时的心情和京师百姓是一样的。

  甚至心思更加恍惚和失落。

  明知道那只是一个谣言,但却有若一个魔咒一般在心里一遍一遍的响起,让他寝睡不宁,茶饭不思,甚至连处理朝政都有些心不在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