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京师咸阳

  “小恩公,快看,咸阳快到了……”

  胡宽的话将方云从无尽的臆想中拉扯回来,顺着胡宽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就见一片林木葱茏之处,有宫殿群落如仙宫玉阙一般层层叠叠,天边一道高耸的黑色城墙和城楼上迎风飘扬的猎猎旗帜已经隐约可见。

  而接下来的半个时辰,方云也终于第一次被咸阳城庞大的规模和繁华的情形震惊。

  没有高楼大厦的繁华,但却有复压百里几乎从不重复的宫殿群落。

  没有汽车火车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却有如同潮涌的牛车马车和商队民夫。

  没有此起彼伏的车鸣和喇叭,却有高低悠扬的各种号角。

  没有遮蔽视线的阴霾灰尘,却有明净通透的如画江山。

  更有渭河两岸正在大规模修建的宫城和堆积如山的木石砖瓦,还有成群结队喊着号子抬木推石民夫刑徒。

  繁华与贫穷交织。

  奢侈与饥饿共存。

  挥舞皮鞭呵斥的禁军,衣衫褴褛痛苦哀嚎的工匠。

  来回奔忙的官员吏胥,肩挑背扛的脚夫行商,川流不息的舟船骡马,驱马挑担的农夫旅客。

  就在这大秦京师城内城外构成了一副喧嚣尘上的繁忙场景。

  这就是大秦,这便是京师。

  这便是跨越两千年看到的顾先阳城的真实情形。

  顷刻间,方云感受到了无与伦比的激动和热切,紧握拳头,眼神热烈,内心激荡,顿生一股雄心壮志,要与大秦帝国共存亡。

  舟船慢慢在雍门河岸停靠下来。

  木石构成的简易码头,船家稳住木船,岸边有船工帮忙将缆绳系好,几人下船,然后在几个禁军的护送下爬上河堤。

  眼前一道十多米高,两边顺河绵延十余里的漆黑城墙,就是大秦京师咸阳城,正对城门的是一座跨河吊桥,直通渭河南岸。

  雍门高三丈,阔五丈,三道门户,当中走车马,两边走行人,有手持兵戈的禁军把守,进城出城的人,都要出示通行文书或者身份腰牌,若是没有,那就得提供担保或者缴纳足够的罚款。

  当然,这个规矩对于方云来说无效。

  他一身奇特的道家装束已经表明的他的身份。

  如今始皇帝敬重神仙方士,因此方士进城出城,并不受这个规矩影响。

  更何况随行的还有少府官员胡宽和禁军陪同。

  于是值守城门的禁军只不过简单询问几句,在验看了胡宽随身携带的官凭和禁军腰牌之后,就赶紧放行,尤其对于方云,更是恭敬有礼,口称小仙长恕罪。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如今神仙方士在咸阳城混的风生水起,导致无数方道人士如过江之鲫汹涌而来,咸阳城大街之上,随处可见葛衣芒鞋道家装束之人,这些人招摇过市,身边都带着或多或少的同道或者弟子,前呼后拥非常嘚瑟。

  另外还有大量鹅冠高耸宽袖大袍的百家门徒,腰悬刀剑,手持竹简,于脚舍学馆之中高谈阔论,宣扬各家理念,同样也能汇聚大量听众蛊惑人心。

  百家争鸣已近尾声。

  如今大秦定鼎天下,唯法独尊,其余百家门徒都失去了以往周游列国诸侯之间宣扬治国方略的机会,继而也失去了进入朝堂一展抱负辅佐诸侯的机遇,于是只能于民间宣扬各家理论,以图引起始皇帝的关注,召入朝堂博得一丝功名,从此吃上皇家饭。

  但显然,这个机会越来越渺茫。

  因此眼下的咸阳,百家门徒少了许多,暗中许多人已经投奔六国之地,寻找六国王孙的后代,暗中聚力,等待时机。

  春秋战国,思想领域大爆炸,然百家争鸣,非儒即墨。

  天下最大的两大流派分别是儒家和墨家。

  秦国早期器重墨家,墨家强大的机关数术为大秦带来了一场科技飞跃,出现了云梯、攻城车和强大的秦弩,这也让秦国的战斗力突飞猛进,然而随着大秦国力膨胀开始有了问鼎天下的雄心壮志,于是重用法家推行垦草令,废井田开阡陌,鼓励开荒并采取军功授田制度,导致代表底层无产者的墨家基础动摇,而且墨家重民轻君的思想,也与王权至上的理念格格不入,因此墨家接连遭到法家打压,很快就分崩离析。

  至于儒家,这是当今华夏最大的文化集团,天下百家,儒生过半。

  但儒家的理论和法家格格不入。

  大秦崛起于法术的推广,因此对于法家格外器重。

  由商君至韩非,由韩非再到李斯,法术推广从未断代,甚至越来越强。

  韩非著名的:侠以武乱禁,儒以文乱法。

  这两句话就将儒墨两家彻底得罪,因此儒家和法家就成了势不两立的生死对头。

  如今大秦法家独大,儒生几乎无法报效朝廷,只能在民间开馆讲学,宣扬理念,混的连习惯置身世外追求长生的道徒都不如。

  进入咸阳,迎面就是一条足有五十米宽的通衢大街,黄土铺垫,正对数里外的咸阳宫。

  而大街两边都是鳞次栉比青砖黑瓦的高门大户,颜色单一但却沉稳厚重,这些宅院,大部分都是王侯公卿和大小官员的府邸,没有爵位和一定身份的普通百姓不允许住在咸阳宫附近,而是都住在西南区域,那里是专门规划的民居范围。

  不过随着大秦扫平六国,不断迁徙六国王孙贵族和富豪商贾于咸阳,这些迁徙而来的狗大户和普通百姓开始杂居,有钱的也私下勾连朝廷官员,在城内城外买房置业,如今的咸阳,人口数量已趋百万,规模数倍于十年之前,导致渭河两岸地价飞涨,穷苦百姓大多只能往城外甚至渭南迁居。

  而咸阳城大体就是一个跨渭河两岸的离散格局。

  渭河北岸是咸阳城主体,以咸阳宫为核心,西南是绵延十余里的民居,正西是府库重地,东南河边是兰池苑,诸多夫人和嫔妃的寝宫大多在此,称为兰池宫。

  咸阳宫是大秦帝国的政治核心,并不是一座单独的宫殿,而是占地方圆足有三十里的庞大宫殿群落,里面殿宇重重,皆都用回廊甬道相连,构成一座宛若悬浮于空中的殿宇,除开皇帝和亲近的嫔妃夫人以及公子公主的寝宫之外,剩下几乎全都是三公九卿各署府衙的办公场所。

  一行人夹杂在人流之中谈笑前行,胡宽不断的给方云介绍京师景物和名胜,顺路还指点这些高墙大院的府邸之中,住的是哪些王侯公卿等等。

  虽然是第一次进入这时空交错的历史古城。

  但很快方云心中的激动也慢慢的平息下来。

  眼下社会阶层明显,只要是看见豪华车马或者身穿锦袍官服的人经过,路人纷纷停下来拱手行礼。

  看似百姓彬彬有礼,实则体现的是一种极其浓厚的尊卑观念。

  另外偌大的咸阳城,竟然见不到太多商铺,即便是有,也都格调简单商品单一,无非是经营一些布帛粮食,陶器家具、皮革刀剑之类,并无任何新奇之处,与历史上了解的唐宋元明时期商业发达的朝代相比,眼下的大秦,无论是商业还是民生,甚至是建筑风格以及百姓风貌,都处于一种非常原始而且贫瘠的时代。

  华夏第一个大一统的超级帝国,最为繁华的京师咸阳,还不如后世一个四五线的小城市发达。

  这让他深深体会到了时代造成的巨大落差。

  而同时心中也慢慢升起一种更加火热的念头。

  这眼下的大秦,其实就犹如一张白纸,只要命够大,特别能忽悠,自己或许就可以做一个伟大的画师,最终将这张白纸,描画成为一副自己理想中的清明上河图。

  大街车水马龙,行人如流,几人走走停停,穿街过巷,半个小时后,一群人在一座宽阔高耸的威严宫殿前面停下来。

  大殿上方,悬着一块阔达丈余的黑漆牌匾,上面用朱砂填写着‘少府’两个篆字。

  大殿门前两边,各有几个手持长戈的禁军站岗,其中一位身披甲胄手按腰间大剑的大汉,如同标枪一般眼神犀利审视诸人,气氛威严,令人不敢高声喧哗。

  “胡大夫,下官此次护卫任务完成,这便回府衙交差,先请告退!”送到少府大殿门口,随行的禁军首领张遥拱手告辞。

  “好,这次多谢张兄和几位泽袍护得胡某周全,待胡某回衙门交代完公事,改日做东请几位一起饮宴吃酒!”胡宽笑着抱拳。

  “小仙师,等安顿好之后,还请赏脸去寒舍吃酒,拙荆烧菜味道还不错!”张遥转身对方云恭敬行礼。

  “哈哈,这个可以有,这二十多天赶路,天天不是干粮就是凉水,嘴里早就淡出鸟来了,最近我都会暂时寄居在胡兄府上,有空前来寻我便是,喝酒吃肉必不会推辞!”方云大笑。

  几人笑着寒暄几句告辞,张遥和四位属下很快离去。

  “小恩公暂且在此处等我片刻,宽进去交差很快就出来!”胡宽看看已经快要落山的太阳,脸色有些急切。

  “胡兄请便,我也刚好可以在此看看京师落日风景!”

  方云摆手,然后一屁股坐在宽大的台阶上,抹一把汗看着鳞次栉比的古老宫殿和来来往往的百姓。